《组成物质的元素》教学反思
身为一名人民教师,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,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,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《组成物质的元素》教学反思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《组成物质的元素》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“第3章第三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”的第二课时,主要教学内容为三个方面:物质的分类、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、元素与人体健康。
本节课在教学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:
①要善于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。将物质进行归类,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想方法,对学生要有效灌输,生活中、学科中要教会学生寻找适当的方法去有理由、有依据将物质进行归类,每年中考题都有此类题型。课堂上,我出示了9种物质:氧气、臭氧、二氧化碳、氧化镁、高锰酸钾、水、氯化钠、澄清石灰水、空气。通过阶梯问题提问,希望学生首先找出混合物,接着让学生写出剩余纯净物的化学式,试图通过化学式利用元素组成感知单质、化合物、含氧化合物、氧化物的概念。可能时间长了,学生对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分类依据有所遗忘,此地引导用时没有预见,另外学生对物质的元素组成知识尚有欠缺,此处用时颇多,加上练习后,总时间就大大超越了预想,以致其后时间颇为紧张。由此,我对“预设”的重要性、备课的充分性深有感触。
②提高教学效率需要使用现代化手段。多媒体的使用可以解决时间的问题,可以解决课堂容量问题,可以解决口头语言不能达到的问题。以后要努力创 ……此处隐藏1132个字……示意图的表示方法,找出三种物质的共同点,都有氧原子,这时候我借助磁扣,贴在板书上,学生能直观看出微粒的共同之处。于是,我把相同的氧原子拿出来,为什么是氧原子不是其他原子呢?因为它的质子数为8,那么,像这样质子数为8的一类氧原子,宏观上我们就把它叫做氧元素,同样的,质子数为6的一类碳原子称为碳元素,质子数为1的一类氢原子宏观上称为氢元素。紧接着,再利用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判断它们都是钠元素,最后通过表格形式呈现碳-12,碳-13,碳-14三种原子的区别,通过这些例子使学生初步认识元素并形成概念。
图1
第四,宏微辨析: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、原子、离子,这是从微观的角度对物质进行描述,而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,是从宏观上进行描述,两者并没有矛盾,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物质,建立起学生的微粒观和元素观。
第五,物质分类:在第一次的校本作业小测时,发现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,为什么空气是混合物,氧化镁是纯净物,氧化镁中不是有氧和镁吗?为了解决学生的困惑,这节课刚好借助磁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分类。首先,我让学生摆出常见几种物质的微观模拟示意图,有氧气、二氧化碳、水、氮气、氧化镁,学生根据元素种类能很快区分单质和化合物。然后我趁机问:空气怎么表示呢?这时候板书上有氧气、二氧化碳、水和氮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,很顺利就可以集中到一起,这时候我再抛出一个问题:为什么空气是混合物,氧化镁是纯净物?学生一目了然,空气中有多种分子,而氧化镁只有一种分子,初步培养学生的分类观。
图2
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,只有真正走到学生中去,才会发现学生的困惑,然后我们想方设法进行教学设计,解决学生的困惑点,做到有的放矢。